当前位置:首页 > 养生文化 > 正文内容

一日品茶也分“秋冬季”

知音百科6年前 (2019-10-18)养生文化498
人的阳气一日之收与藏和生与长同等重要,如同成熟的谷物,只有收割进仓,才是真正得到。一日之收而未收,如同谷物遗散未归,人体会亏欠,不堪重负导致衰败。

下午15点至晚21点是一日之“秋季”。

人的阳气一日之收与藏和生与长同等重要,如同成熟的谷物,只有收割进仓,才是真正得到。一日之收而未收,如同谷物遗散未归,人体会亏欠,不堪重负导致衰败。

立秋、处暑、白露、秋分、寒露5节气的茶,浓缩了天地收敛之气,统称为“秋收茶”。秋季品“秋收茶”,以茶力助人力秋收阳气。

品秋收茶,应根据人血清血浊不同,南方北方不同,春、夏、秋、冬不同而区别对待。

血清者,神经系统灵敏,身体预警机制反应迅速,不易隐藏大病。这种类型的人过酉时之初(17点)后,不饮茶为好。此时是一日之“白露”。茶中兴奋元素有可能令人神经系统活跃而难以入眠。

血浊者,神经系统反应相对迟钝,预警系统不太灵敏。这种身体病藏于身心,不易显露。这种类型的人,品秋收茶的时间可过一日“秋分”(18点),耐受者可至一日“立冬”(21点)前。血浊者品茶出些微汗,可洗血通络,祛瘀阻,有利防止经脉堵塞。

北方四季分明,昼夜分明。一般情况下,一日“秋分”(18点)之后不品用茶。

南方昼夜温差和四季冷暖落差不大,品秋收茶可延至一日“秋分”(18点)后。除冬天外,大部分时间晚上令人身心燥热,阳气难收。阳气不能有效收藏,就会浪费能量,使身心欠债。

秋季是收阳气的季节。春季、夏季乃至冬季也要收阳气。因为一日有四季,申初(15点)至亥初(21点)是一日之秋,要收进一日之阳气;亥初至寅初是一日之冬,要藏住一日之阳气。一日有效收和藏,才会有充沛的精力生活。所以,四季饮茶均应注重一日收、藏阳气,此乃茶道。

春天万物生发,整体上收敛阳气与节气相悖。春天是生阳季节,何以收敛?申初至亥初为一日之秋,收敛阳气有助于实现春三月“生发”,是大“生发”季节的小“收敛”。

春季之收不宜过,每日秋收在申时。春季的主题是生发,所以每日“秋收”品茶可有微汗,不宜大汗。一旦大汗淋漓,即泄了阳气。

人无火不活,火过则焦。把握一日之秋申初之后的“小收阳”,恰是春三月的生发之道。

夏天万物成长,大开大放,收敛与节气相悖。但成长开放程度取决于每日之“小秋收”。如一日“春不生”,人阳气不举而昏沉;一日“夏不长”,致身心疲惫;一日“秋不收”,腰背无力;一日“冬不藏”,次日惊恐。

夏三月阳气大放,人之阳气与太阳之气内外呼应,同气相求。身心寒气可借天地阳气开放之机排出体外。酉时肾经最旺,精华潜藏。

夏季一日之申时饮秋收茶,除收一日之阳外,还有洗血、洗肾、洗膀胱之功,促阴阳相交。夏季万物呈开放状态,饮茶可出汗。

把握一日之秋申时“小收阳”,恰是夏三月成长之道。

秋季万物收藏,“一日收藏”与节气相合。每日“秋收”以凉血为目的。郁热者阳气不能归肾化为精华,应品秋收茶收敛,化积热为肾精,变废为宝。

秋分后天气渐凉。品秋收茶要把握适量,防止伤胃,导致胃寒。但热盛者仍要以秋收茶收阳归肾,化腐朽为神奇。秋季饮茶不宜大汗,可有微汗。

冬三月是万物闭藏之时。冬忌汗泄。冬季一日秋收之要,是将身心内热收敛于肾。收则壮腰,失则酸萎,汗出阳泄。所以,冬季一日申初之后秋收茶意在凉血归肾,而不可汗出。把握一日之秋申时“小收阳”,恰是冬三月藏匿之道。

一年四季晨茶可出汗。春季小汗,夏季大汗,秋季小汗,冬季微汗。晨主头,早上头脑茶洗之后,百脉通行无阻,开启新的一天。

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。

版权声明:本文由好奇百科发布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本文链接:http://jinzhiyin.com/142.html

标签: 标签1标签2
分享给朋友:

“一日品茶也分“秋冬季”” 的相关文章

宋元时期养生文化的特点

宋元时期在思想上出现“理学”和“新学”的论争,在医学上也出现了学术争鸣。 在思想上出现“理学”和“新学”的论争,在医学上也出现了学术争鸣;在医药卫生保健方面,建立了“太医局”、“御药院”、“尚药局”、“广惠司”及其它保健或慈善机构;世人知医成为风尚,“不为良相,当为良医”;活字印刷术的使用和发展,...

盲目养生不可取,总结:5个常见养生误区,千万不要再犯了

盲目养生不可取,总结:5个常见养生误区,千万不要再犯了

  正确的养生方法对人体健康有利,但是在养生的过程中,要先区分哪些行为是正确的,哪些行为对人体健康不利,才能防止错误养生习惯带来影响。很多人在养生的过程中陷入误区,无形中也会偷走健康,久而久之反而达不到维持健康的目的。那么,哪些错误的养生方法不能够尝试呢?    1、每顿饭吃很饱  养生是很多人追求...

整天说养生养生,养生到底养的是什么?

  什么时候觉得养生真的挺重要的?是被病痛折磨的时候?还是排队看病的时候?还是花钱养医生的时候?无论什么时候,我们都该明白,生命就这一次,这次不珍惜,不会再有下次的机会…  经常听到有人问为什么要养生?在这里为大家收集到了2018最好的回答,看看你能不能从中找到答案:  为什么要养生?  因为投资健...

要想健康长寿,日常从这6个养生好习惯开始,坚持做好很有用

要想健康长寿,日常从这6个养生好习惯开始,坚持做好很有用

  人生有太多值得做的事,但是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要有一个良好的身体,只有自己身体好,才能去做很多自己想做的事情,所以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需要知道一些养身的方法,并且付诸实践,这样才能过上更健康、更幸福的生活。    有哪些日常的养生方法?  1、不要久坐  现在很多上班的人可能已经习惯了在办公室的节奏...

中国的养生文化是什么?

中国的养生文化是阴阳。阴阳两性,每一位没有阴则阳不能全,若没有阳则阴也不能全。属恺动态平衡,此消彼长,扶阴抱阳的生理基本特征。旧社会因封近礼教问题,寡妇不能再婚,导之身心阴阳失调、痿黄夭亡,就是其中一个道理。每个人的身体阴阳调和,则血压、血脂、血糖调和,五脏六腑调和,使人长寿健康。中医汉魏晋时期、名...

如果中医进校园,让孩子们都学习一些养生文化,你同意吗?

如果中医进校园,让孩子们都学习一些养生文化,你同意吗?

?中医文化博大精深,自古以来深受人们的青睐。当今社会西医盛行之下,中医文化似乎有一些淡化。让中医进校园有利于激起学习中医文化的气氛,继承和发扬中国几千年来祖宗留给后人的中医传统文化。 一、让孩子们学习一些养生文化,不仅能够培养孩子们学习中医传统文化的兴趣,还能够让学生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。 二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