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养生文化 > 正文内容

中医文化“养生先养心”,如何理解?

知音百科4年前 (2021-08-11)养生文化383

养生的目的在于养护精气神。

精来自先天父母,藏于肾;

气源自后天饮食,生于脾;

神源自精所变现,藏于心。

先天之精只能收藏而无法补充,能否藏好,取决于能否堵住藏精的漏洞,这个漏洞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:睡眠不足(如熬夜、失眠)及欲望过度(如房劳过度等)。

气是“气血”的简称,相当于能量。气血是否充足,取决于饮食是否符合脾的消化能力,容易出问题的是过分贪图口舌的享受,而忽视了脾的消化能力,以为入口之物皆能变成气血。

养护先天之精与后天之气,就是养生的核心。保护先天之精不会过度泄露、提早耗竭,重点是控制自己过度的欲望(如性欲、名利欲等),并学会正确的睡眠,不妄作劳。养护气血的重点是学会倾听脾胃的声音,不要将口舌的享受建立在脾胃的痛苦之上,因口舌的享受易为人所知而造成贪恋,脾胃的痛苦常不为人所知,因而常被忽视。

“饮食男女,人之大欲存焉。”欲望过度,易致睡眠不足、房劳过度、饮食无节、以妄为常,精气耗尽之时,生命就会终结。

心为“君主之官”,人的一切行为皆受心神所指挥。唯有养心,才能控制不断膨胀的欲望。养心在于养德,少一点私欲,多一点利他,则心安理得,精气长存,可望达到生命的最高境界——寿终正寝,无疾而终。正如《黄帝内经》所言:“所以能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,以其德全不危也。”亦如孔子所说“仁者寿”。

此即“养生先养心”之意,供有识之士参考。

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。

版权声明:本文由好奇百科发布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本文链接:http://jinzhiyin.com/3965.html

标签: 养生文化
分享给朋友:

“中医文化“养生先养心”,如何理解?” 的相关文章

知足歌

知足歌

人生尽受福,人苦不知足。思量事劳苦,闲着便是福。思量疾厄苦,无病便是福。 作者:赵国明...

年轻人养生 规律生活挺重要

  10月13日是“世界保健日”,世界保健日的设立旨在提高全世界公众对保健领域的认识,推广、普及健康知识。如今,随着工作和生活压力增大,年轻人越来越重视健康。海河医院营养科主任宁华英、天津专业健身教练王爱斌提醒,年轻人应该正确养生,保持健康体魄。  保持充足睡眠  睡眠是机体复原、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...

2021年24小时养生表

2021年24小时养生表

  养生这个大工程,离不开一点一滴的积累!尤其是每天24小时,在合适的时间做好对的事!  2021年开始,记住这张表,作为健康生活的参考,可以健康一整年!    7:00 及时起床  早上起床,尤其在寒冬季节,对于很多人来说,应该是一天中“最辛苦的事儿”了,其实,早起的人生很美好,既有利于健康,又有...

记住吃、喝、睡、拉的20条养生常识,比黄金还值钱

  著名心血管专家洪昭光教授说,人生无非就是吃、喝、睡、拉,管好这些,想要长寿就不难。但是很多人习以为常的养生知识其实是错的,现在就一一给你揪出来!  关于“吃”  1、食物相克是谣言  食物相克并没有科学依据。  中国营养学会名誉理事长葛可佑2011年8月接受健康时报新闻版采访时表示:一些人在吃了...

中国养生文化是有哪些方面?

据我所知,中国的养生文化门派众多。大致可分为:第一:中医养生。第二:道教养生。第三佛教养生。第四:儒家养生。第五:气功养生。第六:武术养生。还有民间的体育,技术,劳动等养生文化就不一、一列举了。 下面就分别阐述一下各种养生文化的主要方法和观念。 第一:中医养生。可能大家都知道,中医学是从道教驻形养身...

中国文化的核心竞争力是养生,西方文化没有养生概念,你认同吗?

中国文化有自己的精神文明,虽然许多方面和西方国家不同,但大题上是一致的,特别是人的健康问题,西方人对自身的健康也很重要,可以说是更重要,在很多方面比中国人更注重自己的生活方式,更会享受生活,虽然没有中国人的养生理念,但是他们照样知道自己的身体健康最重要。而且中国的文化核心,并不是单纯的养生,中国文化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