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养生文化 > 正文内容

肝经的最笨找法,肝经的准确位置图

知音百科1年前 (2023-12-15)养生文化1261

肝经一般指足厥阴肝经,十二经脉之一,该经一侧有14个穴位(左右两侧共28穴)。很多想了解经络的朋友都想知道肝经的最笨找法,下面养生知识网搜集了一些资料,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。

肝经的基本定义

人体十二经脉之一,简称肝经。

足厥阴肝经,流注时辰为清晨一至三点,即丑时。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表里。

循行路线起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,沿足背向上至内踝前一寸处(中封穴),向上沿胫骨内缘,在内踝上8寸处交出足太阴脾经之后,上行过膝内侧,沿大腿内侧中线进入阴毛中,绕阴器,至小腹,挟胃两旁,属肝,络胆,向上穿过膈肌,分布于胁肋部,沿喉咙的后边,向上进入鼻咽部,上行连接目系出于额,上行与督脉会于头顶部。本经脉一分支从目系分出,下行于颊里,环绕在口唇的里边。又一分支从肝分出,穿过膈肌,向上注入肺,交于手太阴肺经。

本经腧穴主治肝胆病症、泌尿生殖系统、神经系统、眼科疾病和本经经脉所过部位的疾病。如:胸胁痛、少腹痛、疝气、遗尿、小便不利、遗精、月经不调、头痛目眩,下肢痹痛等症。

循行部位

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(大敦穴),沿足背内侧向上,经过内踝前1寸处(中封穴),上行小腿内侧(经过足太阴脾经的三阴交),至内踝上8寸处交出于足太阴脾经的后面,至膝内侧(曲泉穴)沿大腿内侧中线,进入阴毛中,环绕过生殖器,至小腹,夹胃两旁,属于肝脏,联络胆腑,向上通过横膈,分布于胁肋部,沿喉咙之后,向上进入鼻咽部,连接目系(眼球连系于脑的部位),向上经前额到达巅顶与督脉交会。

分支

目系分支:从目系走向面颊的深层,下行环绕口唇之内。

肝部分支:从肝分出,穿过横膈,向上流注于肺,与手太阴肺经相接。

主治疾病

肝病,妇科、前阴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。如腰痛,胸满,呃逆,遗尿,小便不利,疝气,少腹肿等证。

该经腧穴

本经一侧14穴,11穴分布于下肢内侧,3穴位于胸腹部。

大敦、行间、太冲、中封、蠡沟、中都、膝关、 曲泉、 阴包、足五里、阴廉、急脉、章门、期门。

大敦穴

【定位】:在足(足母)趾末节外侧,距趾甲角0.1寸(指寸)

【作用】:疏调肝肾,熄风宁神。

【主治】:①疝气。②遗尿。③崩漏,阴挺,经闭。④癫痫。

【归经】:足厥阴肝经穴

【类别】:井穴

行间穴

【定位】:在足背,当第一、二趾间,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

【作用】:调理肝肾,清热熄风。

【主治】:①目赤肿痛,青盲。②失眠,癫痫。③月经不调,痛经,崩漏,带下。④小便不利,尿痛。

【归经】:足厥阴肝经穴

【类别】:荥穴

太冲穴

【定位】:在足背,当第一、二蹠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

【作用】:疏肝利胆,熄风宁神,通经活络。

【主治】:①头痛,眩晕,目赤肿痛,口眼歪斜。②郁证,胁痛,腹胀,呃逆。③下肢痿痹,行路困难。④月经不调,崩漏,疝气,遗尿。⑤癫痫,小儿惊风。

【归经】:足厥阴肝经穴

【类别】:输穴原穴

中封穴

【定位】:在足背侧,商丘与解溪连线之间,胫骨前肌腱的内侧凹陷处

【作用】:疏肝利胆,通经活络。

【主治】:①疝气,腹痛。②遗精。③小便不利。

【归经】:足厥阴肝经穴

【类别】:经穴

蠡沟穴

【定位】:在小腿内侧,当足内踝尖上5寸,胫骨内侧面中央

【作用】:疏泄肝胆,调经利湿。

【主治】:①外阴瘙痒,阳强。②月经不调,带下。③小便不利,疝气,足肿疼痛。

【归经】:足厥阴肝经穴

【类别】:络穴

中都穴

【定位】:在小腿内侧,当内踝尖上7寸,胫骨内侧面的中央

【作用】:疏肝理气,消肿止痛,调经通络。

【主治】:①两胁痛,腹胀,腹痛,泄泻。②恶露不尽。③疝气。

【归经】:足厥阴肝经穴

【类别】:郄穴

膝关穴

【定位】:在足小腿内侧,当胫骨内上髁的后下方,阴陵泉后1寸,

腓肠肌内侧头的上部。

【作用】:散寒除湿,通关利节。

【主治】:膝部肿痛,下肢痿痹,咽喉肿痛。

【归经】:足厥阴肝经穴

曲泉穴

【定位】:在膝内侧,屈膝,当膝内侧横纹头上方凹陷中,股骨向上髁的后缘,半腱肌、半膜肌止端的前凹陷处

【作用】:散寒除湿,舒筋活络。

【主治】:①小腹痛,小便不利。②遗精,阴挺,阴痒,外阴疼痛。③月经不调,赤白带下,痛经。④膝股内侧痛。

【归经】:足厥阴肝经穴

【类别】:合穴

阴包穴

【定位】:在大腿内侧,当股骨内上踝上4寸,股内肌与缝匠

肌之间

【作用】:疏肝调经,清热利湿。

【主治】:①腰骶引小腹痛,小便不利,遗尿。②月经不调。

【归经】:足厥阴肝经穴

足五里穴

【定位】:在大腿内侧,当气冲直下3寸,大腿根部,耻骨结节的下方,长收肌的外缘

【作用】:疏肝理气,清利下焦。

【主治】:①小腹胀痛,小便不利。②阴挺,睾丸肿痛。③瘰疬。

【归经】:足厥阴肝经穴

阴廉穴

【定位】:在大腿内侧,当气冲穴直下2寸,大腿根部,耻骨结节的下方长收肌的外缘

【作用】:疏肝调经,通经止痛。

【主治】:①月经不调,带下。②小腹胀痛。

【归经】:足厥阴肝经穴

急脉穴

【定位】:在耻骨结节的外侧,当气冲穴外下方,腹股沟股动脉搏动处前正中线旁开2.5寸

【作用】:疏肝理气,通络止痛。

【主治】:①疝气,腹痛。②外阴肿痛,阴茎痛,阴挺,阴痒。

【归经】:足厥阴肝经穴

章门穴

【定位】:在侧腹部,当第十一肋游离端的下方

【作用】:疏肝健脾,化积消滞。

【主治】:①腹胀,泄泻。②胁痛,痞块。

【归经】:足厥阴肝经穴

【类别】:脾募穴;八会穴(脏会),足厥阴、少阳经交会穴

期门穴

【定位】:在胸部,当乳头直下,第六肋间隙,前正中线旁开4寸

【作用】:疏肝理气,健脾和胃。

【主治】:①郁证。②胸肋胀痛。③腹胀,呃逆,吞酸。

【归经】:足厥阴肝经穴

【类别】:肝募穴,足厥阴、太阴与阴维脉交会穴


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。

版权声明:本文由好奇百科发布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本文链接:http://jinzhiyin.com/17524.html

分享给朋友:

“肝经的最笨找法,肝经的准确位置图” 的相关文章

道家养生思想

春秋战国时期的道家学说,是以老、庄为代表的。老、庄是先秦时代的思想家,他们的哲学思想对中医养生产生过重要影响。 春秋战国时期的道家学说,是以老、庄为代表的。老、庄是先秦时代的思想家,他们的哲学思想对中医养生产生过重要影响。 养生理念 道法自然 清静无为 以柔为贵、弱者变强...

养生别乱来!弄懂这些东西,你才是真正的会养生!

养生别乱来!弄懂这些东西,你才是真正的会养生!

  泡个枸杞水就叫养生?清晨跑几圈就叫养生?晚上吃半饱就叫养生?那可真是大大的误解了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养生延寿文化。  我们从《黄帝内经》说起,作为中医养生理论的奠基之作,充分考虑了天、地、人之间的关系,在论述人体生理病理时,将天时气候、地域环境、个体差异作为选择养生方法的重要依据,形成了“三因制宜...

易经养生:中华传统养生的源头!

易经养生:中华传统养生的源头!

  《易经》代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。易经养生内容流存至今,尽管语言由于年代久远难免深奥难懂,但其思想、方法至今仍有很高实用价值,中医养生遵奉“阴阳中和”的思想就来源于《易经》。千万年来,中国人独特的养生学依托国学精粹,融入百姓日常生活,以风俗习惯、礼仪规范等形式彰显中华民族健康生活方式。 ...

记住吃、喝、睡、拉的20条养生常识,比黄金还值钱

  著名心血管专家洪昭光教授说,人生无非就是吃、喝、睡、拉,管好这些,想要长寿就不难。但是很多人习以为常的养生知识其实是错的,现在就一一给你揪出来!  关于“吃”  1、食物相克是谣言  食物相克并没有科学依据。  中国营养学会名誉理事长葛可佑2011年8月接受健康时报新闻版采访时表示:一些人在吃了...

你以为的养生,其实是伤身,这10个养生常识,没一个靠谱的

你以为的养生,其实是伤身,这10个养生常识,没一个靠谱的

  经历过新型冠状病毒风波,人们越来越重视于自身健康。大家都知道多喝水,多运动就能提高抵抗力,大部分人群却走进养生误区,多喝水,多走路,反而养出一身病,希望你没有走进以下几种不靠谱的养生常识。    多喝水、多走路,反而养出一身病?  1、每天喝八杯水  研究表明,成年人每天喝水量在1500~170...

怎样做好中国养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?

中华文化博大精深,养生文化意蕴深厚。与中国养生文化最为贴切的是道教文化。从道教经典《道德经》到通过修身养性得道成仙的道家故事,无不诠释着养生的主题。例《道德经》中说“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”就是对人如何摆正心态,心平然后气和,气和而后益寿延年的解读。继承和弘扬中国养生文化,重点在于对于道家学说以...